背景图

生活的“苦”让人麻痹,学习的“苦”方能让人清醒!

来源:摩天2娱乐 作者:摩天2娱乐 日期:2023-06-03 20:43

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:“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。吃了很多无益的苦,虚掷了不少年华,还是会说,我的这种经历是崇高的。”

吃生活的,很容易有一种自我感动的错觉,会觉得自己是个能成大事的人。

生活的“苦”让人麻痹,学习的“苦”方能让人清醒!

不是有句话这样说: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……由于重复吃生活的苦,大多数人变得麻木,并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状态,对于他们来说,吃奋斗的苦是充满未知的,对于这种不知道会不会有回报的事,他们是不感兴趣的。

但他们不知道,一直被生活的苦麻痹的人,也许只能处于社会底层。而那些吃奋斗的苦,吃学习的苦的人,或许能改写自己的命运。

记得在一次公司培训中,我们关于“现在工作这么苦,为什么你还能坚持”这话题进行了讨论。下面是我对他们的回答做的一些总结:

“不想在大热天,还要踩着高跟鞋追公交”

“不想出去旅游,一直坐廉价航班,飞机延误,却没有任何办法”

“不想只能买廉价的口红,背着廉价的高仿包包”

“不想点外卖的时候,只能按照价格排序”

“不想喜欢一个东西,最后因为价格而无奈放弃”.......

更重要的是,不愿自己的家人也吃生活的苦,他们可以每天只睡几个小时,随时做好加班的准备,也可以学到深夜,每次都说给自己放个假,但当有案子时,能立即投入工作。

必须吃生活的苦,客观上限制了学习的条件。

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问题的存在: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来越难,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吃学习的苦。

曾看过一个调查,家庭实力的不同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?

调查发现,在素质教育的压力下,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们,会更愿意增加对课外培训班的投入。而那些有能力得到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,会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提升自我,而那些资源相对匮乏的人,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可能会被生活的所吞噬。

为了探究贫穷的真相,美国作家芭芭拉·艾伦瑞克隐姓埋名,去了不同的城市,体验低薪阶层如何生活。而在最后,她却发现,因为贫穷,她住在偏远的郊区,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,要远远多于用于提升和学习的时间。

为了生活,她也不得不透支自己的时间与精力,做各种各样的兼职来应对生活的成本,渐渐地沦为工作机器,心理崩溃,选择放弃......

回归现实生活,我们会发现,吃生活的苦,耗费的时间、精力让人渐渐丢失了吃学习的苦的机会。而这种现状越深,人却会陷入误区,越会让人从环境找问题,而非自身。

殊不知,生活的苦同样有质量上的差别。有一些苦,能促使人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;而有一些,则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,逼着人从环境找理由,陷于可能存在的威胁中,无法站在跳脱的角度进行反省。

我们要知道,即便艰难,学习仍是改变人生的一种可取方式。因为学习的价值已不单单是为了达成所谓生活品质的提升,它的价值,在于给人更多本想不到的可能。固然学习的过程会夹杂痛苦,但当你主动承担学习中的,生活中的苦即便还在,相信意义也会变得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