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图

精力管理,是成功人士的标配。

来源:摩天2娱乐 作者:摩天2娱乐 日期:2023-06-03 20:43

曾有专家向10000多名受访者提问:“你昨天是否精力充沛?”结果仅11%的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,也就是将近九成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体验生活。

或许正因如此,人们才热衷于学习如何保持精力充沛吧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比起给能量池扩容,学会管理精力才是更有效更治标的途径。

知乎上有人提问:英剧《纸牌屋》中的政要大人物早睡晚起,却仍然能有饱满旺盛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公众面前,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吗?

下面一个点赞量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:应该说没那种经历的人熬不到那个位置。

如《纸牌屋》里的克莱尔呈现的那样:规律的作息、持续的运动习惯、合理科学的规划等,让精英们的身体与梦想兼容,成为高效低耗的精力大师。

反观普通人的日常,从早上被闹铃叫醒的一刻起,便以好累、好困、好辛苦、好无聊贯穿了一整天。晚上躺在床上回想时,发现正经差事没做几件,但愣是因为精力消失殆尽而早早昏睡。

长此以往,又凭什么能成为精英?

所有能将大事坚持到最后的人,哪个不是自带电池续航功能的?想要先人一等,先问问自己精力够不够好。

精力就像汽车的燃料,为工作和生活的引擎提供动力。精力燃料的好坏,直接决定了速度、质量、耐力和结果。

精力好和差的人,过着截然相反的人生,而随着差距越来越大,

最终也必将迎向不同的结局。

哲学家尼采说:“我为什么这么聪明,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,我没有对此浪费过精力。

这绝不是大师的自卖自夸。尼采以哲学为自己的崇高归宿,这注定了他必定全情投入一生,无暇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杂事上。

那到底是什么阻碍着我们,无法向尼采那样专注呢?

在《超级精力管理》中是这样解释的:人体如同灯泡,像电流能被转化为光一样,食物能转为赖以生存的体力。

但其中,会有部分电流转化为热量,令亮着的灯泡发热;同理,人的精力也并不能百分之百被转化利用,不可避免地会因紧张、沮丧等阻力因素流失。

最为常见也最可控的阻力因素,即精神唠叨,或者称作负能量。

从科学的角度分析,我们产生想法的同时,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,帮助想法传输到全身,从而形成情绪和行为。

而根据灯泡的类比,可以得知并不是每种情绪都是可信且有用的,因此没有必要对所有想法,尤其是造成“唠叨”的精神垃圾,都上纲上线,耗费精力。

任由精神唠叨肆意侵蚀大脑,会发生什么?

有这样一个研究:将实验人员分作三组,分别被告知可以睡6个小时、8个小时和10个小时。等他们被叫醒时,睡了6小时的人抱怨根本没睡够,睡了10小时的人抱怨睡久了更疲惫,惟有睡了8小时的人认为自己精神状态良好。

然而,三组实验人员的实际入睡时长均为8小时,之所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,只是因为一开始接收到的信息不同,先入为主地促使负面想法产生。

由此可见,如果我们的大脑一大早就被精神唠叨占领,那这些负能量便会直接致使一天的低落情绪。即便事情没有做多少,也感到极其疲倦,仿佛打了一场无形的仗。

“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,深渊也在凝视你。”你关注着什么,内心暗示便会驱使你成为什么。

所以,不要再抱怨生活亏欠你了,分明是你在抵抗生活。

就像那些并不缺乏睡眠,却深感疲倦的实验人员一样,被心理暗示的假动作欺骗,那生活多半感到不顺,精力自然也徒然消耗。

如果精力能被量化,就会发现每个人能量池的大小,并不会相差太多。

因此,当我们在谈精力时,内核应该是精力管理才对。学会运用能量,和学会补充能量同等重要。

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,曾在作品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》中说道:“一日之内,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,我是清晨的几小时,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。”

像村上春树这种看似精力好的人,习惯于将最高效旺盛的精力,投入到最重要的工作中。等完成之后,才会把剩余的时间交给生活的次要部分。

此后,无论你将时间用来做运动,还是玩手机;无论是处理杂物,还是培养兴趣,都是走在放松自我的路径中。

正如村上春树所说:“我们常常把创作想得太浪漫,忽略了真正的创作不能只靠灵气和才气,还要靠别的。”

“别的”里面有些什么?虽不敢断言,但至少要有源源不断的精力。

精力直接关系到人的生产力和精神愉悦度。无论是工作,还是一些简单却令人快乐的事,只要你认为它很重要,就值得投入精力。

那么,如何令精力保持充沛?和大家熟知的一样,无非是充足的睡眠、健康的饮食、适当的锻炼和和谐的社会关系等。

而关于如何更好进行精力管理,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五点实现:

了解事务的重点:长远来看,可以是对人生进行梳理;放诸当前,则是列举生活和工作中具有价值的事。经历过这个步骤,才能有效提高效率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否则,有再好精力也枉然。

明确不必要的浪费:生活中有太多无用的事情占用了我们的大脑和时间,等你发现的时候,只能感慨时间一去不复返。因此,知道哪些事从一开始就不能做,这点很重要。例如学习的时候,就不应该浪费精力去玩手机。

剖析当前的浪费情况:可以借助手机APP、记事本、沙漏等工具,将行为与思考相结合,时刻关注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什么地方。通过检查逐步调整自己的习惯,从而减少精力消耗。

规划精力分配比例:将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段,将目前最不必要和最好消除的精力浪费,从计划中剔除。不要忘了每天留出时间进行自省。总之,就是让消耗的精力转化成价值。

优化精力管理无需太刻意:切勿一蹴而就,只需比先前情况有进步,就已经在优化消耗的路上越走越远了。其实精力管理无非是放弃一次抱怨,精简一次对话罢了,做得想得更少反而利于优化。

能得心应手地管理精力,是成功人士的标配。

当能无视精神唠叨的干扰,充满信心地规划着生活时,未来的舵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在我们手里。

因此,不要沮丧了,往后的每天都记得要元气满满呀!